整治论文代写代发黑产,中央网信办出手!
今年10月,红星新闻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入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中慧智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中介机构,起底了论文代写代发“工厂”背后的利益链条。
今年10月,红星新闻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入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中慧智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中介机构,起底了论文代写代发“工厂”背后的利益链条。
林殊是成都一所民办高校的老师,23岁就上了讲台,教传播学,课不多,月工资六千出头,没编制,也没房补,下课不回家,开车一小时到高新区居民区,支起一辆改装的餐车,卖冰粉和关东煮,从下午五点干到凌晨两点,一个月能赚八千块,他跟前大厂的程序员朋友合伙搞这个摊子,一开始
今年5月,记者卧底进入中慧智科和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代写代发中介机构,一家机构自称去年运作发表论文13万篇,年收入超8000万元。
本该严肃认真的学术科研成果,在网络平台竟成了只要付费就能轻易购买的“商品”。论文代写成为一门生意,早已不是新鲜事,只是网店模式以及AI技术的“加持”,让这门生意变得更加“火爆”。
记者近期耗时月余卧底进入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中慧智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中介机构。卧底调查发现,上述两家机构存在论文代写代发、任意编造写手学历、自称建有联合实验室,专为客户提供论文临床实验数据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
秋日的写字楼里,键盘敲击声依然此起彼伏,但工位前年轻职员的眼神却不再聚焦于屏幕。当 "越努力越幸运" 的承诺在现实中屡屡落空,某种隐形的价值崩塌正在职场蔓延。某互联网大厂的调研数据显示,2025 年职场人日均无效加班时间较五年前增长 47%,但同期晋升率下降
中国学术圈的论文代写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央视财经调查节目最新披露的案例显示,位于武汉等地的论文代写机构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单个写手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一周可完成超过三十篇论文,年订单量突破四万单。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不端,而是技术赋能下的规模化造
今年6月14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上,20多名高校人员因买卖论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被通报批评,涉及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取消。学术造假背后,总有着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中介的暗影。
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入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中慧智科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中介机构。记者在卧底调查期间发现,上述两家机构存在论文代写代发、任意编造写手学历、自称建有联合实验室,专为客户提供论文临床实验数据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上述一家机构的负
“我们公司去年运作了大概18万篇论文,其中有13万篇成功发表,我们一年挣了8000万元。”在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面试时,该机构负责人向记者如此介绍。近日,红星新闻卧底调查论文代写代发“工厂”,揭露论文“工厂”灰产链,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5月,记者卧底进入中慧智科和重庆数洞延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两家论文代写代发中介机构,一家机构自称去年运作发表论文13万篇,年收入超8000万元。
今年6月14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上,20多名高校人员因买卖论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被通报批评,涉及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取消。学术造假背后,总有着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中介的暗影。
今年5月,红星新闻记者以应聘销售的方式,卧底进入两家论文代写代发中介机构。记者卧底期间调查发现,一家公司为帮客户代发论文规避风险,能提供伪造学术会议参会证明、论文录用通知书等“一条龙服务”;而另一家公司为吸纳更多客户,则会让销售直接走进医院拉客,疑似还拥有近万
近日,央视《财经调查》栏目起底论文“黑工厂”,一条分工明确、运作成熟的论文代写产业链浮出水面。在这条隐秘的链条上,电商平台以“查重服务”为幌子接单,社交媒体上以“论文辅导”为名引流,“写作工厂”组织写手用AI工具批量生产。一个写手一天能炮制各种论文30篇,一家
今年6月14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上,20多名高校人员因买卖论文、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不端行为被通报批评,涉及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被取消。学术造假背后,总有着论文代写代发灰色中介的暗影。为揭开论文中介机构的运转秘密,红星新闻记者耗时月余,卧底进
在一家名为武汉欢之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里,该公司在高薪招募论文和文字编辑,岗位职责是根据文献资料和要求,完成文章的组稿、编辑和排版工作。公司的唐主管称,他们采用“组稿+AI”模式,操作简单、无需深度人工介入,代写效率高,员工靠“走量”赚钱。记者在公司电
在医疗行业,本该承载科研成果与学术交流重任的医学论文,却深陷造假泥沼,沦为 “重灾区”。“医学相关的论文都能写,纯人工完成,绝不是 AI 代笔。普通期刊每千字符 80 元,SCI 论文一篇起价 5000 元。” 社交媒体上公然叫卖的 “论文代写” 服务,如同一
“别以为你不会被骗,骗子现在比你自己还了解你!”这话听着扎心吗?可就在2025年刚过去的这几个月(1-6月),全国至少有数十万人的钱包和信任,被花样百出的骗局瞬间掏空。一、触目惊心的数字:骗局就在身边疯狂收割!1. “两高”报告实锤:2024年检方起诉电诈犯7